■平远的仁居是一座内涵深厚的神奇小镇。这不仅仅因为它是平远400多年的老县城,抗战时期一度为广东省会,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与“胭脂河”连在一起。大家耳熟能详的长篇小说《胭脂河》以及由此改编的电视连续剧《乱世三美人》,就是取材于仁居,胭脂河指的就是流入仁居的仁居河。
■古城依河而建,仁居河自西向东绕城而过。河上横跨四座石拱桥,其中三座建于明朝,自西向东依次为永昌桥、青云桥和驾虹桥。桥身用朱褐色花岗岩石块砌成,工艺精巧,造型美观,另有古藤相伴,桥藤相依,蔚为壮观。
■两岸是一排排用木柱或青砖支撑的吊脚楼,吊脚楼的临街面都是骑楼式的茶楼酒肆,街市上人声嘈杂,摩肩接踵。一泓秋水,缕缕炊烟,楼阁倒影,装点出一幅绝妙的画面。
■仁居镇乃为平远县北部重镇,位于闽粤赣三省交界处,东连差干镇,西接黄畲镇,南连河头镇,北接江西省寻乌县,东北与福建省武平县接壤。1562至1952年期间,为县治所在地,历尽沧桑,古迹遗址甚多。
■青云桥侧,有一座三层楼宇,依河而建,巍然耸立,中西合璧,幽雅宁静,气势不凡,此乃抗战末期之广东四大银行金库。
■1945年1月中央银行、中国银行、交通银行及农民银行四大银行火速迁入平远县城仁居镇,同年5月省府所属机关全部迁至平远县,党政军主要机关驻大柘、东石及坝头三镇,司法及财贸机关驻县城仁居,所迁机关员工及家属约在3000人以上,原本安静的山城突然闹腾起来,成立金融、商贸、交通中心,异常繁华。同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,9月底始,省府机关陆续回迁广州,仁居作为省府临时机关前后5个月。
■金库大楼采用当时罕见之框架结构,有地下室,虽历风雨侵蚀,却未显破败。整幢大楼仅有大门出入,一二层均无阳台,有枪眼封锁金库入口。二楼库房有铁门把守,厚达20多厘米,有人字形及哑铃状锁道各一把,须同时开启此两把怪锁,方可进入金库。金库墙体厚达1米,由钢筋混凝土构筑,四大银行将金条、银元、美钞、港币等储藏于此,重兵把守,戒备森严。现已辟为金库陈列馆,供人参观。
■山城仁居,亦有红色文化背景,红军两度进驻,宣传革命道理,传播革命火种。 1929年11月13日,朱德军长率红四军从江西寻乌攻占仁居,后经差干回师福建上杭。1930年5月14日,林彪率红四军第一纵队1000多人由江西寻乌进驻仁居,掀起农民暴动高潮。古镇仁居,现已辟有红军纪念园,已建成展馆、纪念塔、纪念亭等,供缅怀革命先烈、传承红军精神之红色教育基地。
■仁居虽为弹丸之地,处山高之远,然可守可退,尚为兵家必争之地,故有临时省府之迁、红军进驻之史。游历其中,可感受兵戎之酷及省府之盛,亦可品味仁居小吃红菌豆腐头,若是遇上逢农历二、五、八之圩日,更添乐趣!
![]() | ![]() | 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