✐石正镇七大民间古建筑知多少?

    

✐在梅州市平远县石正镇,有七座集合了当地人文历史的古建筑,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挖掘下客家围建筑的共同和特别之处~


创美围

位于梅州市平远县石正镇南台村岭背,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三年(公元1684年),2007年重修,为乡人谢国英所建。该屋坐北朝南,三堂四横一围龙,屋前有一半月形池塘,池塘外筑1.6米围墙,东南面建水井一口,西南面建外门楼一座,是典型的客家围建筑。进深39.084米,面阔50.72米,占地3686.73平方米。


主体方柱、柱间、厅门原设雕花屏风,起分隔空间和装饰作用,抬梁式梁构架,外墙三合土、内墙泥砖砌筑,杉木瓦面,三合土地底。主屋东面外横屋为“乐武馆”,供谢氏子孙习武健体;右侧门楼外建“文魁书院”一座,为谢家子孙及附近青年习文读书,据《谢氏族谱》记载:仅清代,该屋有进士1人(谢国英长孙谢南江,于清乾隆四十年考取进士,封为“儒林郎”,官拜“钦德公”)、贡、痒生23人,监生17人,武吏6人。


观泉第

位于梅州市平远县石正镇马山村四新村民小组,始建于明万历四年(公元1576年),1942年、2000年重修。为凌氏十四世祖观泉公所建。观泉第原为三进二横客家民居,现存主体三进,坐西南向东北,面阔26.82米,进深19.33米,占地2947.91平方米。


屋前有一半月形池塘,塘外置2.2米高三合土围墙,屋前北面建有“文义”门楼一座。观泉第主体竹墙木柱、杉木梁架、瓦块天面结构;主体共有36柱,其中上堂18柱,中堂14柱、下堂4柱。二进柱间原设雕花屏风,穿透式梁构架,三合土地面;门楼面阔2.71米、进深2.16米。


琼芳围

位于梅州市平远县石正镇南台村长屋,始建于明代末年,为谢氏四世祖宗琼公所建,2006年重修。座东向西,三堂四横一围龙,进深33.689米,面阔36.898米,占地约2321.42平方米。


外墙三合土、内墙泥砖砌筑,杉木瓦面,三合土地面,木梁构架。屋前有一半月形池塘,东面、东南面各建水井一口,主体二进原设雕花屏风。琼芳围经2007年重修,主体保存较好。南面第二横2007年被拆建。


南台大夫第

位于梅州市平远县石正镇南台村长屋,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(公元1903年),2009年重修。为谢氏二十世祖仿梅公所建。该屋座北向南,为二堂两横客家民居建筑,面阔29.673米,进深14.17米,占地1028.6平方米。木梁构架,外墙三合土夯筑、屋内泥砖砌结,杉木瓦面,三合土地底,屋前有一半月形池塘,东南面建水井一口。


该屋主体柱间、厅门设雕花屏风,门框、天井沿及各檐阶等用花岗岩石条打造。


大门券棚顶,两侧梁架有麒麟木雕,上堂神翕楣上有历史故事彩绘。南台大夫第经2009年重修,整体保存较好。


上新屋何屋

位于平远县石正镇周畲村上新屋村民小组。始建于清同治元年(公元1862年),为邑人何宏恕所建,2008年拆资购买主体公用并重修。上新屋何屋坐西向东,面阔29.856米,进深30.98米,占地1033.39平方米。


主体为二堂二横一围龙的客家围龙屋,左右对称,层层深入,步步升高,泥砖墙,杉木顶架,瓦块天面,三合土地底。木质梁构架,一进歇山顶。主体公用,横屋由何道平居住,南北横屋、围龙瓦面残损、墙面批批荡层脱落。


四角楼

位于梅州市平远县石正镇东台村四角楼村民小组。建于清代,为邑人谢胜皋所建,四角楼面阔50.534米,进深42.494米,占地2418.19平方米,整屋坐北向南。


主体为三堂四横一围龙的客家围龙建筑。四角楼左右对称,层层深入,步步升高,外墙三合土,内屋泥砖墙,杉木顶架,瓦块天面,花岗石沿三合土地底,是典型的客家围建筑。穿透式梁构架,门前设半月型池塘,池塘外置高0.77米、厚0.26米的三合土围墙,屋前东面置水井一口中,一进歇山顶,主体一、二进原设屏风,起分隔空间和装饰作用。


淼通围

位于梅州市平远县石正镇正和村步下27号。建于1949年,为民师黎淼通所建,淼通围面阔23.2米,进深13.31米,占地862.83平方米,整屋坐西南向东北。


主体为二堂二横客家民居建筑。淼通围左右对称,层层深入,步步升高,泥砖墙,杉木顶架,瓦块天面,花岗石沿三合土地底,穿透式梁构架,两侧横屋和中门设厅、厅左右各1间,厅内墙向外退1.52米。大门前离外墙0.817米外设圆拱门,圆拱门高1.492米、宽1.306米。该屋四周用高1.6米、宽0.27米三合土砌筑围墙,屋正(东北)面围墙位设门楼1座,东南围墙东、南向各设门楼1座,西北围墙西、西北、西向各设门楼1座,门楼内置券拱门,外呈书卷状,券拱门面阔3.007米、进深1.92米。



9612014/06/13分享
上一篇:缅怀历史 | 平远红军纪念园
下一篇:相思谷,我爱上的地方